苏造办智慧商显欢迎您!
华语祥影-智慧商显-苏造办SuZaoBan
6*12小时服务热线:
15510033533
问道经济

新市民金融服务调查报告: 消费主力是80、90后,最迫切需求仍是购房

作者:创始人 日期:2022-06-24 人气:1071
【苏言道】导语:新市民·新金融丨哪些人群是新市民?他们最期待哪些金融服务?想要真正实现新市民金融服务提质增效,首先要对新市民群体及其金融服务需求的特殊性有一个清晰的认知。为此,21世纪经济报道于4月末在线发起了新市民金融服务需求调查,以期完整勾勒出新市民群体画像和金融消费特征,准确把握新市民群体最迫切的金融需求和痛点,为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后续
新市民金融服务调查报告: 消费主力是80、90后,最迫切需求仍是购房-采编:苏造办智慧商显15510033533
http://www.suzaoban.com/?c=index&a=show&id=1905

  导语:新市民·新金融丨

  哪些人群是新市民?他们最期待哪些金融服务?

  想要真正实现新市民金融服务提质增效,首先要对新市民群体及其金融服务需求的特殊性有一个清晰的认知。为此,21世纪经济报道于4月末在线发起了新市民金融服务需求调查,以期完整勾勒出新市民群体画像和金融消费特征,准确把握新市民群体最迫切的金融需求和痛点,为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后续行动提供参考。

  今年3月初,银保监会联合人民银行印发《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》(下称《通知》),针对新市民在创业、就业、住房、教育、医疗、养老等重点领域的金融需求,鼓励引导银行保险机构积极做好与现有支持政策的衔接,结合地方实际,因地制宜强化产品和服务创新,高质量扩大金融供给,提升金融服务的均等性和便利度。

  随着我国工业化、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深入推进,大量农村人口通过就业、就学等方式转入城镇,新市民群体由此形成,并带来强劲的消费需求。与此同时,该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迅速增长,如何为其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,成为摆在金融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。

 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观察到,上述《通知》发布后,多地金融监管部门迅速推出相关举措,促进辖内新市民金融服务提质增效。银行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也纷纷推出专项服务方案,强化优化自己新市民金融服务供给和能力。

  新市民构成:80、90后为主

  公开资料显示,“新市民”这一提法最早可以追溯至2006年2月。彼时,青岛市为提高120万外来务工人员待遇,将该群体称为“新市民”,其子女称为“新市民子女”,取得青岛“暂住证”的“新市民”可以享受子女入学、房贷、保险、购车挂牌、考驾照等与市民同等的待遇。

  同年8月,西安市雁塔区下发《关于规范“新市民”称谓的通知》,同样将雁塔区40万农民工及外来务工人员称为“新市民”,替换原来“外来人口”、“外来务工人员”、“打工者”、“农民工”等称谓。

  之后国内多个城市,如沈阳、长春、长三角地区部分城市纷纷跟进,提出将外来务工人员当作“新市民”看待,尽力消除各种针对他们的不合理待遇。

  2014年7月份召开的一次国务院常务会明确提出,对于长期居住在城市并有相对固定工作的农民工,要逐步让他们融为城市“新市民”,享受同样的基本公共服务。这其中当然也包括相应的金融服务。

  如今,官方给出了“新市民”的明确定义:即“因本人创业就业、子女上学、投靠子女等原因来到城镇常住,未获得当地户籍或获得当地户籍不满三年的各类群体,包括但不限于进城务工人员、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等。”

  上述《通知》显示,目前我国新市民群体大约有3亿人,这在全国总人口中的占比超过20%。如此庞大的群体,其内部构成直接决定了该群体的消费能力及金融服务倾向。

 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的线上调查,现阶段新市民群体以80后和90后为主。具体来看,参与此次线上调查的新市民中,80后和90后占比均接近40%,相比其他年龄段的人群有绝对优势。而80后、90后恰恰是当下新消费的中坚力量。

  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,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,不仅有利于释放新市民群体的消费潜力,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,还可以推动金融要素与其他要素之间形成有效衔接和传递,进而打通内外循环,实现双循环。

  正如官方定义所指,新市民群体多种多样的诉求进入城市,进而在城市发展中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。此前,新市民产业与创新研究院的研究报告显示,新市民群体以城乡流动人口为主,占比约七成,其中高校毕业生及新落户城镇居民占比仅一成,这表明外来务工人员是新市民群体的主要构成。

  同样,此次线上调查的结果显示,因为创业就业来到目前所在城市的新市民占比达到75%。根据零壹智库发布的报告显示,新市民群体就业范围主要包括制造业、建筑业、批发和零售业、住宿和餐饮业、居民服务、维修和其他服务业等行业,而这些行业正是该群体的主要工作场景和收入来源。

  从新市民群体的分布区域来看,线上调查结果显示,在我国三大经济圈中,新市民群体更偏向珠三角地区,占比超过30%,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占比均在20%左右。当然,这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直接相关,同时也对相关地区金融业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
  金融服务倾向:住房需求最迫切

  基于庞大的数量,新市民群体金融服务需求纷繁复杂,但从主要构成人群来看,住房及相关金融服务无疑是最受新市民群体关注的问题。

  “在长期工作生活的地方拥有一套住房,是很多新市民获得家的归属感和城市认同感的重要方式。”建设银行副行长李运日前撰文指出,从现实情况来看,新市民进城的安居需求可以归纳为两个阶段。

  一是新市民初到城市需要通过租房进行过渡。尤其是一、二线大城市房价较高,收入不高的新市民在短期内很难负担得起购房支出,平均租房期限更长。

  二是新市民经过几年奋斗具备了购买住房的实力。在这个阶段,新市民因受自身户籍、社保、流动性等原因所限,需要更为便利的服务。“在这两个阶段的需求中,租房安居的需求尤为突出。”

  21世纪经济报道此次线上调查结果显示,参与调查的新市民中有接近6成的人都申请了住房贷款;有接近4成的人认为,新市民金融服务应该优先解决新市民群体住房租赁的问题;有超过6成的人想要获得住房贷款方面的新市民金融服务。

  广东是名副其实的新市民大省,截至2021年末,辖内新市民群体超过4000万人。此前广东银保监局联合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对2500多名新市民开展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,广东新市民对居住问题以及相关金融服务最为关心。

  因此,在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推动新市民金融服务发展的同时,应该重点优化新市民金融服务,保障新市民群体“居者有其屋”。

  当然,除了住房领域,新市民群体更需要的是伴随其整个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。零壹智库在研究报告中指出,如果把新市民这个群体按照生命周期来划分,金融服务应贯穿新市民的整个生命周期,从最前端到城市找工作,到后面的生活消费,再到结婚生子,以及未来孩子的教育和医疗保险。但现阶段,针对新市民群体的金融服务显然还存在较大的缺口。

  在此次线上调查中,参与调查的新市民中有接近7成的人对享受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表示不满意。其中,32%的认为金融产品种类少,43%的人认为金融产品缺乏创新,44%的人认为金融产品针对性弱,还有超过30%的人认为当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收费不合理、服务态度差。

  不过,需要指出的是,新市民金融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也并非由金融机构单方面造成的。

  “由于受工作经验和教育经历等因素的影响,多数新市民收入不够稳定,缺少固定资产,融资主要依靠非正规网贷机构,所以普遍存在征信信息复杂、多头借贷、隐性负债较多等问题。”有业内人士指出,没有固定资产做抵押物、无信用记录或征信信息复杂等痛点,成为横亘在新市民群体和金融服务需求之间的一堵墙。

  此前,央行广州分行行长白鹤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,目前金融服务“新市民”的重点和难点主要体现在,新市民“薄档案”、弱资产、弱流水等特征制约信贷发放。此外,补贴水平不够、申请流程复杂也会限制创业担保贷款扩大范围。另一方面金融素养较低,也使得“新市民”在接受金融服务过程中缺乏足够的自我保护和维权意识等。

  如何进一步突破新市民金融服务瓶颈,上海银行(601229)计划财务部张吉光认为,需要聚焦新市民金融需求与现有金融供给的不匹配问题,从需求和供给两端入手,需求端重点提升新市民的金融知识认知和金融规划能力,供给端重点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和配套政策,最终形成新市民看得懂、找得着、用得起,金融机构愿干、能干、敢干的良性金融服务生态。

  具体到银行业,工行广东分行行长韩松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,银行金融机构要加强多层次的银政对接,加快新市民相关信息的共享整合,建立完善专门支持“新市民”政策体系,优化新市民信用评价体系,探索研究建立风险补偿基金,进一步丰富金融供给,提升金融服务均等性和便利度。


新市民金融服务调查报告: 消费主力是80、90后,最迫切需求仍是购房-采编:苏造办智慧商显15510033533
导语:新市民·新金融丨哪些人群是新市民?他们最期待哪些金融服务?想要真正实现新市民金融服务提质增效,首先要对新市民群体及其金融服务需求的特殊性有一个清晰的认知。为此,21世纪经济报道于4月末在线发起了新市民金融服务需求调查,以期完整勾勒出新市民群体画像和金融消费特征,准确把握新市民群体最迫切的金融需求和痛点,为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后续
http://www.suzaoban.com/?c=index&a=show&id=1905

1526722225289.png

0
0
付款方式
×